
免運,香港郵政寄送,兩個工作天內發貨
規格: 17.5x25.5cm 平裝 全彩
出版日期: 2021年11月1日
【封面故事 藻礁 何去何從?】
巨大的海岸沙丘下方,大潭藻礁在潮水的漲退中時隱時現。臺灣面積最大、發育最完整的藻礁就位於桃園海岸,總長27公里,最大厚度超過6公尺;大潭藻礁是其中一段。地質鑽探結果顯示,古石門溪沖積而成的礫石灘提供了穩定基底,大約在7600年前,石珊瑚開始附著造礁,使礁體開始發育,經過大約3000年的時間,也就是大約在4500年前時,可能是海水濁度變高,珊瑚生長不易,為珊瑚藻創造優勢的環境,於是殼狀珊瑚藻逐漸取代珊瑚,成為主要造礁生物。從長時間的發育來看,藻礁記錄了地質、水文、氣候與海岸變遷的軌跡,是演化研究上的重要證據。
【動物上太空】
美國98次任務(1947年至今)1947年,美國的果蠅成為第一種進入太空的動物。從那時起,NASA已支援了對超過30個物種的研究。早期的對象為靈長類,現在最常見的則是齧齒類。美國和其他國家經常與SPACEX等私人企業簽約,將動物送上國際太空站。
【自相殘殺的戰爭】
衣索比亞北部被圍困的提格雷州唯一開放的幾條道路,通往的是無止盡的黑暗故事。沿著提格雷中部阿比阿迪外圍的一條小徑,阿阿亞.蓋比特克勒講著他的故事,簡單得充滿悲劇色彩。他有六個兒子。有一天他叫其中五個到家裡的田地去採收小米,有四個從此沒有回來。衣索比亞士兵在2月抵達村莊時,「我的兒子都沒有逃走,」阿阿亞說:「他們沒有想到自己會在收成的時候被殺。」士兵把武器瞄準他的兒子,然後一名女兵下令開槍。
【冰凍世界的融化危機】
在白雪皚皚的岸邊停靠著一艘充氣船,內科港的巴布亞企鵝將近一年來第一次見到了人類。當時是2021年1月,下船的不是一群遊客(因為新冠病毒大流行而缺席),而是牛津大學企鵝生物學家湯姆.哈特與其他幾位重返南極半島的科學家。一隻身高75公分的巴布亞企鵝搖搖擺擺地經過他們面前,尋找自己的巢,鳴叫聲在這個約由2000隻巴布亞企鵝組成的群體中迴盪著。
【旅程教會我們的事】
沒有人確切知道,為何在非洲居住了大約 24萬年之後,生理結構上的現代人類決心走出母大陸,征服世界。這個問題占據我的腦海,因為將近九年來,為了講述一則故事,我沿著人類祖先在石器時代出走非洲的路線徒步長征。我已經到達東南亞。計畫最終要跋涉到南美洲的尖端,也就是智人走到陸地盡頭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