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免運,香港郵政寄送
規格: 17.5x25.5cm 平裝 全彩
出版日期: 2025年8月1日
我們在本期雜誌報導了以鑑識科學偵查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新方法。但全球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目前到底有多嚴重?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(UNODC)2024年《世界野生動植物犯罪報告》,2015 到2021 年間全球共查獲1300萬件走私物品,重量高達1萬6000公噸,並涉及4000個物種與全球162個國家。在受影響的動物中,走私的前三大類動物是犀牛、穿山甲及大象,此外還包括鰻魚、鱷魚、鸚鵡、烏龜及陸龜、蛇類、海馬等動物。報告也指出,在調查內的1652種哺乳類、鳥類、兩棲爬行類,有40%都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(IUCN)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受威脅或近危物種。在臺灣,走私野生動物案件似有快速成長的趨勢,根據關務署臺北關統計,去年1至9月旅客走私活體動物案已達13件,動物總數由去年同期的537隻,大幅增加至2581隻,年增率高達380%,增加的動物以寵物蟹為主,走私的保育類動物則以印度星龜最多。香港作為全球貿易自由港,向來也是全球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重要轉口樞紐。2019年,ADM Capital Foundation發布報告《滅絕下的貿易》,詳細介紹了香港在國際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中持續扮演的角色。報告基於公開資料分析了2013 至2017 年間全球18 個國家與香港有關的107起走私案件,發現一半以上的案件中,香港是最後一個寄售港口或中轉站。僅在2018至2019年期間,香港當局就查獲了破紀錄的649公噸稀有和瀕危野生動物物種,涉及七千多隻活體動物。香港近來發現的重大案件則包括:2021年9月,一個單一案件就查獲價值高達2.1億港元的野生動物商品,其中超過一半的價值來自魚翅。2025年7月,香港海關查獲了2.7公斤的犀牛角,市值約100萬港元。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仍舊猖獗,而且可能就在你我身邊發生。除了寄望新科技能更加有效查緝犯罪之外,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消費者拒絕購買任何與野生動物相關的產品,並形成社會壓力。畢竟,停止買賣,才能停止對野生動物的傷害。